(通讯员/编辑申墁烨)近日,教育部公布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十大成人直播平台排行榜
地下水与环境教师团队入选。

思政铸魂,将育人足迹踏进山河大地
团队始终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放在首位,王焰新院士领衔主讲人民网《为国攀登》思政大课,《中国青年报》报道王焰新院士《拥有“大胸怀”就不会纠结“小郁闷”》,引发百万师生共鸣;野外科研实践被打造为“行走的思政课堂”,团队教师从黄河沃野到长江湿地之畔将艰苦奋斗、至诚报国的种子播撒进学生心田。


依托卓越导学团队建设,团队以高质量党建激活科研攻坚潜能,指导本科生建设“张国旗班”,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近年来,团队涌现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最美教师候选人、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等一批先进典型,打造师风师德最亮“名片”。
教研融通,打造地学特色的育人范式
团队坚持“课程—教材—平台”一体推进,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持续优化教学资源建设,建成《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水文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等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主编全国首部地下水污染统编教材,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和教育部虚拟教研室。不断探索新工科专业建设,承担教育部新工科改革项目“长江中游环境地学产业学院”以“优秀”结题,形成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育人模式。近五年,团队指导学生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银奖等国家级奖项42项,培养出包括2名国家杰青和5名优青在内的一批高层次人才,成为行业生力军。

敢为人先,破解环境水科学世界难题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社会重大需求,聚焦区域地下水安全供水和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关键瓶颈问题,团队三十年如一日攻关黄河、长江、海河等流域劣质地下水成因与水质改良。首次提出提出了原生劣质地下水赋存的4种基本模式,创建“水化学—同位素—大数据”多维模型,研发绿色、经济、高效的劣质地下水原位改良新技术,为破解劣质地下水分布区安全供水这一环境水科学领域世界性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团队获批我国水文地质领域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和首个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近20年在劣质地下水方向SCI发文量、他引率稳居全球前列,为我国饮水安全保障提供了硬核科技支撑。
科技惠民,把论文写在大国工程上
团队坚守“科研为民”初心,推动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生产一线、惠及民生现场。。在山西万家寨引黄北干线、武汉80万吨乙烯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团队提供的选址与输水方案切实保障了数百万群众饮水安全;牵头编制3部国家技术指南,指导全国地下水质量调查;在海河、长江流域部署实施的安全供水示范工程,累计让20余万贫困人口喝上“放心水”。团队主笔的多份决策咨询报告获中央领导批示,为国家战略制定贡献高校智慧。
据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和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大力弘扬黄大年同志“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崇高品格,引导广大教师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